No edit summary
No edit summary
 
Line 79: Line 79:


=== 附註 ===
=== 附註 ===
{|class="bible"
{|class="remark"
|-
|-
|{{style 註}}|{{註|一}}
!{{註|一}}
|見古經{{書名|肋未紀}}第十八章第五節。
|見古經{{書名|肋未紀}}第十八章第五節。
|-
|-
|{{style 註}}|{{註|二}}
!{{註|二}}
|見古經{{書名|申命紀}}第三十章第十節至第十四節。
|見古經{{書名|申命紀}}第三十章第十節至第十四節。
|-
|-
|{{style 註}}|{{註|三}}
!{{註|三}}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節。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節。
|-
|-
|{{style 註}}|{{註|四}}
!{{註|四}}
|見先知{{書名|約愛爾書}}第二章第三十二節。
|見先知{{書名|約愛爾書}}第二章第三十二節。
|-
|-
|{{style 註}}|{{註|五}}
!{{註|五}}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五十二章第七節。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五十二章第七節。
|-
|-
|{{style 註}}|{{註|六}}
!{{註|六}}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五十三章第一節。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五十三章第一節。
|-
|-
|{{style 註}}|{{註|七}}
!{{註|七}}
|見{{書名|聖詠}}第十九首第四節。
|見{{書名|聖詠}}第十九首第四節。
|-
|-
|{{style 註}}|{{註|八}}
!{{註|八}}
|見古經{{書名|申命紀}}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一節。
|見古經{{書名|申命紀}}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一節。
|-
|-
|{{style 註}}|{{註|九}}
!{{註|九}}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六十五章第二節。
|見先知{{書名|意灑雅書}}第六十五章第二節。
|}
|}

Latest revision as of 03:34, 6 December 2008

第九章 新經全集聖葆樂致羅馬人書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章 續前

1 兄弟乎,義塞人之得救,實為吾私心之所願望,而馨香禱祝者也。
2 吾知若輩非不渴慕天主,特慕之不得其道耳。
3 蓋既昧於天主之義,故惟求自立其義,而不服膺天主之義矣。
4 基督者,集律法之大成,而因信成義之道所由肇也。
5 摩西論緣法求義之道,曰:「遵此而行者得生。」【註一】
6 而因信成義之道則云:「毋私心妄想,誰能登天,以降基督於人間?【註二】
7 誰能入淵,以起基督於死中?」
8 然則如之何?曰:「聖道不遠,在爾口角,在爾心中。」此即指吾人所傳信德之道而言也。
9 申言之,爾第以爾之口,承認耶穌,且以爾之心,篤信天主曾起之於死者之中,則爾之得救必矣。
10 蓋心中信之,所以成義;口角傳之,所以蒙恩也。
11 故經云:「人能置信於此,决不失望。」【註三】
12 亦無間於猶大人與希臘人也。真主惟一,乃天下萬民之所共戴;凡有求之者,未有不被其豐恩厚澤者也。
13 故曰:「凡籲名者,必蒙救恩。」【註四】
14 然而苟不信之,何由籲之;苟不聞之,何由信之;苟不傳之,何有聞之;
15 苟非奉遣,誰得傳之。經云:「美哉傳報嘉訊者之足音也!」【註五】
16 惜非人人皆能信從福音耳。意灑雅已慨乎言之矣:「主乎,予之所傳,誰其信之?」【註六】
17 是故吾人之信德,起於所聞;所聞者何,即基督之福音是已。
18 然則若輩豈未之聞乎?固已聞之矣。詩云:「佳音傳大地,聖道遍八荒。」尚得謂之未聞乎?【註七】
19 然則義塞人果未悟耶?摩西書曰:「吾將子[1]異民,使爾激勵;子頑民,使爾發憤。」【註八】
20 意灑雅更坦率而言曰:「無心求我者,竟與我邂逅;無心訪我者,竟與我相晤。」【註九】
21 而於義塞人則曰:「我終日舉手以招斯民,而斯民頑強,不肯囘頭。」


附註

【註一】 見古經肋未紀第十八章第五節。
【註二】 見古經申命紀第三十章第十節至第十四節。
【註三】 見先知意灑雅書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節。
【註四】 見先知約愛爾書第二章第三十二節。
【註五】 見先知意灑雅書第五十二章第七節。
【註六】 見先知意灑雅書第五十三章第一節。
【註七】 聖詠第十九首第四節。
【註八】 見古經申命紀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一節。
【註九】 見先知意灑雅書第六十五章第二節。


注釋

  1. ㄗˇ:照顧、撫愛。禮記.中庸:「子庶民,來百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