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ew/16」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耶穌台灣
 
第14行: 第14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1}}
 
|{{verse|chapter=16|verse=1}}
|<u>法利塞</u><u>撒杜責</u>輩來試<b>耶穌</b>,求其自天顯示靈徵。
+
|{{專名|法利塞}}{{專名|撒杜責}}輩來試<b>耶穌</b>,求其自天顯示靈徵。
 
|-
 
|-
 
|{{verse|chapter=16|verse=2}}
 
|{{verse|chapter=16|verse=2}}
第23行: 第23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4}}
 
|{{verse|chapter=16|verse=4}}
|以邪惡不淑之世而求靈徵,除<u>若納</u>之靈徵外,更無靈徵可賜。」遂離之去。
+
|以邪惡不淑之世而求靈徵,除{{專名|若納}}之靈徵外,更無靈徵可賜。」遂離之去。
 
|-
 
|-
 
|{{verse|chapter=16|verse=5}}
 
|{{verse|chapter=16|verse=5}}
第29行: 第29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6}}
 
|{{verse|chapter=16|verse=6}}
|時<b>耶穌</b>諭之曰:「慎防<u>法利塞</u><u>撒杜責</u>之酵。」
+
|時<b>耶穌</b>諭之曰:「慎防{{專名|法利塞}}{{專名|撒杜責}}之酵。」
 
|-
 
|-
 
|{{verse|chapter=16|verse=7}}
 
|{{verse|chapter=16|verse=7}}
第44行: 第44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11}}
 
|{{verse|chapter=16|verse=11}}
|吾謂慎防<u>法利塞</u><u>撒杜責</u>之酵,非言餅也。爾曹尚無悟乎?」
+
|吾謂慎防{{專名|法利塞}}{{專名|撒杜責}}之酵,非言餅也。爾曹尚無悟乎?」
 
|-
 
|-
 
|{{verse|chapter=16|verse=12}}
 
|{{verse|chapter=16|verse=12}}
|諸徒至是始悟<b>耶穌</b>言宜防者,非指餅酵,乃指<u>法利塞</u><u>撒杜責</u>之傳習耳。<br /><b>耶穌</b>至<u>斐理比</u><u>凱撒里</u>
+
|諸徒至是始悟<b>耶穌</b>言宜防者,非指餅酵,乃指{{專名|法利塞}}{{專名|撒杜責}}之傳習耳。<br /><b>耶穌</b>至{{專名|斐理比}}{{專名|凱撒里}}
 
|-
 
|-
 
|{{verse|chapter=16|verse=13}}
 
|{{verse|chapter=16|verse=13}}
第53行: 第53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14}}
 
|{{verse|chapter=16|verse=14}}
|對曰:「或曰施洗<u>如望</u>、或曰<u>依理藹</u>、或曰<u>日勒米亞</u>、或曰先知之一耳。」
+
|對曰:「或曰施洗{{專名|如望}}、或曰{{專名|依理藹}}、或曰{{專名|日勒米亞}}、或曰先知之一耳。」
 
|-
 
|-
 
|{{verse|chapter=16|verse=15}}
 
|{{verse|chapter=16|verse=15}}
第59行: 第59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16}}
 
|{{verse|chapter=16|verse=16}}
|<u>西門伯鐸祿</u>對曰:「子乃<b>基督</b>、<b>永生天主之子</b>也。」
+
|{{專名|西門伯鐸祿}}對曰:「子乃<b>基督</b>、<b>永生天主之子</b>也。」
 
|-
 
|-
 
|{{verse|chapter=16|verse=17}}
 
|{{verse|chapter=16|verse=17}}
|<b>耶穌</b>曰:「福哉!<u>若納</u><u>西門</u>:蓋以此啟汝者,非屬血氣肉情;<b>在天吾父</b>,實牖爾衷。
+
|<b>耶穌</b>曰:「福哉!{{專名|若納}}{{專名|西門}}:蓋以此啟汝者,非屬血氣肉情;<b>在天吾父</b>,實牖爾衷。
 
|-
 
|-
 
|{{verse|chapter=16|verse=18}}
 
|{{verse|chapter=16|verse=18}}
第74行: 第74行:
 
|-
 
|-
 
|{{verse|chapter=16|verse=21}}
 
|{{verse|chapter=16|verse=21}}
|自是<b>耶穌</b>始預示其徒,彼須往<u>耶路撒冷</u>,將陷於長老、經生、司祭之手,備受凌辱,乃至被殺;第三日復活。
+
|自是<b>耶穌</b>始預示其徒,彼須往{{專名|耶路撒冷}},將陷於長老、經生、司祭之手,備受凌辱,乃至被殺;第三日復活。
 
|-
 
|-
 
|{{verse|chapter=16|verse=22}}
 
|{{verse|chapter=16|verse=22}}
|<u>伯鐸祿</u>挽而諫之曰:「<b>主</b>,萬無此理,願此事之莫臨爾身也。」
+
|{{專名|伯鐸祿}}挽而諫之曰:「<b>主</b>,萬無此理,願此事之莫臨爾身也。」
 
|-
 
|-
 
|{{verse|chapter=16|verse=23}}
 
|{{verse|chapter=16|verse=23}}
|<b>耶穌</b>顧謂<u>伯鐸祿</u>曰:「沙殫退去!汝為我梗。汝但體人情,不體天意。」
+
|<b>耶穌</b>顧謂{{專名|伯鐸祿}}曰:「沙殫退去!汝為我梗。汝但體人情,不體天意。」
 
|-
 
|-
 
|{{verse|chapter=16|verse=24}}
 
|{{verse|chapter=16|verse=24}}
第103行: 第103行:
 
|-
 
|-
 
|{{style 註}}|{{註|一}}
 
|{{style 註}}|{{註|一}}
|「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u>呂譯新約</u>稍有不同、<u>呂譯</u>云:『為甚麼因為你們沒有餅、你們中間就議論呢?』<u></u>文 Revised Version, Westminster Version 與 Spencer 譯本、亦如之、<u>通俗拉丁譯本</u><u></u>文 Martini 譯本、<u></u>文 Parsh 則為「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為慮」蓋言心中憂慮、而不言口中議論也。
+
|「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書名|呂譯新約}}稍有不同、{{專名|呂譯}}云:『為甚麼因為你們沒有餅、你們中間就議論呢?』{{專名|}}文 Revised Version, Westminster Version 與 Spencer 譯本、亦如之、{{書名|通俗拉丁譯本}}{{專名|}}文 Martini 譯本、{{專名|}}文 Parsh 則為「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為慮」蓋言心中憂慮、而不言口中議論也。
 
|-
 
|-
 
|{{style 註}}|{{註|二}}
 
|{{style 註}}|{{註|二}}
|「地獄之門、無以勝之。」地獄謂羣惡之藪也。地獄之門、謂羣惡之勢力也。說見古經<u>智慧篇</u>第十六章第十三節。及<u>馬加白書</u>第五章第五十一節。
+
|「地獄之門、無以勝之。」地獄謂羣惡之藪也。地獄之門、謂羣惡之勢力也。說見古經{{書名|智慧篇}}第十六章第十三節。及{{書名|馬加白書}}第五章第五十一節。
 
|-
 
|-
 
|{{style 註}}|{{註|三}}
 
|{{style 註}}|{{註|三}}
|此語所云、與<u>馬竇福音</u>第十章第二十三節所云、意相同也。
+
|此語所云、與{{書名|馬竇福音}}第十章第二十三節所云、意相同也。
 
|}
 
|}
  

於 2008年5月6日 (二) 11:40 的最新修訂

第十五章 新經全集福音馬竇傳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六章 天象與時義、伯鐸祿認基督、耶穌首次預言受難及復活

1 法利塞撒杜責輩來試耶穌,求其自天顯示靈徵。
2 耶穌對曰:「暮有紅霞,爾曰必晴;
3 朝見陰紫,爾曰必雨。爾何察於天象,而昧於時義耶?
4 以邪惡不淑之世而求靈徵,除若納之靈徵外,更無靈徵可賜。」遂離之去。
5 門徒濟[1]彼岸,忘攜餅餌。
6 耶穌諭之曰:「慎防法利塞撒杜責之酵。」
7 門徒窃議曰:「殆以我未備餅歟?」
8 耶穌知之,曰:「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註一】
9 爾曹豈猶未悟?獨不憶五餅食[2]五千人,而猶得若干筐;
10 七餅食四千人,而猶得若干筐乎?
11 吾謂慎防法利塞撒杜責之酵,非言餅也。爾曹尚無悟乎?」
12 諸徒至是始悟耶穌言宜防者,非指餅酵,乃指法利塞撒杜責之傳習耳。
耶穌斐理比凱撒里
13 問諸徒曰:「人謂人子是誰?」
14 對曰:「或曰施洗如望、或曰依理藹、或曰日勒米亞、或曰先知之一耳。」
15 曰:「然則爾等以我為誰?」
16 西門伯鐸祿對曰:「子乃基督永生天主之子也。」
17 耶穌曰:「福哉!若納西門:蓋以此啟汝者,非屬血氣肉情;在天吾父,實牖爾衷。
18 予亦語汝、汝乃磐石、予將建吾教會於斯石上,地獄之門,無以勝之。【註二】
19 予願授子以天國之管籥;凡汝所縛於地者,在天亦當見縛。汝所釋於地者,在天亦當見釋。」
20 乃嚴戒諸徒,勿宣其為基督
21 自是耶穌始預示其徒,彼須往耶路撒冷,將陷於長老、經生、司祭之手,備受凌辱,乃至被殺;第三日復活。
22 伯鐸祿挽而諫之曰:「,萬無此理,願此事之莫臨爾身也。」
23 耶穌顧謂伯鐸祿曰:「沙殫退去!汝為我梗。汝但體人情,不體天意。」
24 乃諭諸徒曰:「人欲從予,必須克己,負其十字架,而追隨予後。
25 凡惜其生者,失之;惟為予而捨其生者,得之;
26 夫人雖富有天下,而自喪其靈。何益之有?更將何以贖其靈乎?
27 人子必當於厥父光榮之中,率眾天神以臨,按人之行,施人以報。
28 吾實語爾,現立於斯者,必有未死之前,獲覩人子乘權而降者焉。」【註三】


附註

【註一】 「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呂譯新約稍有不同、呂譯云:『為甚麼因為你們沒有餅、你們中間就議論呢?』文 Revised Version, Westminster Version 與 Spencer 譯本、亦如之、通俗拉丁譯本文 Martini 譯本、文 Parsh 則為「何爾信心之薄、而以無餅為慮乎?」「為慮」蓋言心中憂慮、而不言口中議論也。
【註二】 「地獄之門、無以勝之。」地獄謂羣惡之藪也。地獄之門、謂羣惡之勢力也。說見古經智慧篇第十六章第十三節。及馬加白書第五章第五十一節。
【註三】 此語所云、與馬竇福音第十章第二十三節所云、意相同也。


注釋

  1. 濟:渡也。
  2. ㄙˋ:以食與人,又作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