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唯精唯一 篤實踐履
1 | 天主及吾主耶穌基督之僕雅各伯,致書於僑居外邦之十二支派,曰:願爾康樂。 |
2 | 我兄弟如陷於殷憂多難之中,則當引以為樂。 |
3 | 須知橫逆之來,能磨練爾之信德,使爾堅忍不拔, |
4 | 而堅忍不拔,乃所以玉汝於成,而躋[1]爾於純全無缺之地也。 |
5 | 若爾中有人智慧不足,則當求之天主,終必如願以償;蓋天主賜人至厚,博愛慈祥,而不事呵叱也。 |
6 | 然務必求之以信,莫存絲毫狐疑。狐疑之人,如海上波濤,因風而起,隨風而轉,漫無定止; |
7 | 若是之人,莫望有所受於主也。 |
8 | 懷二心者,其立身處世,難乎其有恒矣! |
9 | 兄弟之中,貧賤者應以高尚自慶, |
10 | 富貴者應以謙恭為樂。蓋世之榮華,猶如草花,不久即謝; |
11 | 烈日以曝之,毒熱以薰之,而草槁矣,而花落矣,而其美亡矣。富貴之終歸衰落亦復如是。 |
12 | 身處逆境而能堅忍自守者,乃為有福之人。蓋經試練而不渝[2]者,必獲生命之冠,此固天主所許於其孝愛之子也。 |
13 | 如有人為誘惑所苦,勿曰為天主所誘;夫天主純善,不能被誘於惡,詎[3]能誘人於惡? |
14 | 人之見誘,皆受其自身情欲之煽惑勾引; |
15 | 情慾孕而罪孽生,罪孽長成,死亡隨之。 |
16 | 故我親愛之兄弟,幸勿自誤! |
17 | 一切美德嘉惠,莫不來自天上,降自光明之父。惟父恆常不變,永無晦蝕。 |
18 | 惟父憑其自由聖意,以真實無妄之道,予吾人以再造,俾充先薦之果[4],而與萬物更始; |
19 | 此固我親愛兄弟之所知也。 人人應敏於聽,而訥於言。慎毋動怒, |
20 | 人之忿怒,非所以成全天主之正義也。 |
21 | 是故爾宜滌瑕蕩穢[5],徹私去蔽,以謙誠溫和之意,領受其所植於爾心田之聖道。惟斯道能全爾靈。 |
22 | 然道貴實踐,聞而不行,自欺而已。 |
23 | 若是之人,猶如以鑑自照, |
24 | 暫見其容,而轉身即自忘其形容之彷彿。 |
25 | 若能以自由之妙法為鑑,凝神諦觀[6],念茲在茲,不惟聞道,且復實事求是,身體而力行之;則此人所行,必蒙見祐,無往而不樂矣。 |
26 |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而不能自制其舌,是為欺心之人,其虔誠偽也。 |
27 | 自天主聖父視之,純潔無瑕之虔誠,亦曰矜孤恤寡[7],濟弱扶傾,與夫守身如玉、涅而不緇[8]而已矣。 |
第二章 斥勢利 論信與行
1 | 兄弟乎,吾人所信仰景慕者,惟在光榮之主耶穌基督。慎毋以勢利之習氣,沾污爾之信仰。 |
2 | 設有一人,金環美服,入爾會堂;同時有一貧人,敝衣而入; |
3 | 爾殷勤謂美服者曰:「請爾上座;」而語貧者曰:「爾且立於斯,或坐我几下;」 |
4 | 此豈非以偏心待人,而妄分厚薄乎? |
5 | 親愛之兄弟,爾其諦聽,斯世之貧人,乃天主之所眷顧,使其富於信德,而簡為天國之嗣子。蓋天國特為愛慕天主之人而設也。 |
6 | 而爾等竟敢輕慢貧人!夫富人非即以勢凌爾,扭爾以至公庭者乎? |
7 | 彼非謗讟[9]爾所奉為神聖之美名者乎? |
8 | 經云:「爾當愛人如己。」爾能守此王法,則庶幾[10]矣! |
9 | 若一味偏心,妄分厚薄,是即犯罪,不容於法。 |
10 | 守全法而犯一誡者,亦為犯法。 |
11 | 蓋誡爾毋犯姦淫者,天主也;而誡爾毋殺人者,亦天主也。爾即未犯姦淫,而犯殺人,是亦犯法而已矣。 |
12 | 爾之言語行動,均須以自由之法為圭臬。 |
13 | 蓋不施矜憐者,被審判時,亦必不蒙矜憐。惟矜憐仁恕能逍遙於審判之外。 |
14 | 兄弟乎,或曰我有信德;苟無善行,亦有何益?徒信詎有濟乎? |
15 | 設有兄弟或姊妹衣食匱乏, |
16 | 而爾謂之曰:「安心以去,吾信汝必得溫飽;」而不給以切身所需之物,則亦何所裨益? |
17 | 是知徒信而無行,則其信,必索然而無生氣也。 |
18 | 人將謂爾曰:「爾有信,我有行;惟爾示我以無行之信,而我將示爾以行,用徵吾信。 |
19 | 爾信天主惟一,斯誠善矣!獨不知眾魔亦具此信,且因是而震慄焉。」 |
20 | 嗚呼,爾亦淺人也已!爾亦知無行之信,乃為空虛無實乎? |
21 | 昔亞伯漢曾毅然以其子伊灑格獻於祭壇之上矣。彼非以行而取義耶? |
22 | 可見其行固有恃乎其信,為之推動,而其信亦有待乎其行,為之玉成也。 |
23 | 於是古經所載亞伯漢因信天主而成聖,且稱為「天主之友」云者,乃獲當然之補充,而厥義大備矣。 |
24 | 可見人之稱義,以其所行,而不僅憑其所信而已。 |
25 | 再如花娘[11]拉哈收留使者,示以改道而歸;寧非以行見義乎? |
26 | 信而無行,猶身之無魂,亦惟死而已矣。 |
第三章 慎言語
1 | 兄弟中多有好為人師者,是亦謬甚。應知為師者,責任最重。 |
2 | 蓋吾輩之過失,不一而足,如能慎言,以免口過,則庶幾矣。若而人者,亦可謂能自<a href="#3">勒</a>其口,而自主其身者矣。 |
3 | 吾人如置勒[12]馬口,則馬身之駕馭,無不如意。 |
4 | 舟身雖大,且為暴風所驅,而舵師宴然[13]把一小舵,亦能駕駛自如。 |
5 | 舌在人身,亦復如是,其形雖小,其誇實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6 | 舌猶火也,亦眾惡之府也;深藏我百體之中,而玷污我七尺之軀體,引上地獄之火,而焚燬我生命之輪。 |
7 | 一切飛禽走獸,爬蟲鱗介,皆可馴服,且已為人類所馴服矣。 |
8 | 惟此三寸之舌,竟無人能馴服之;其惡不息,其毒無比。 |
9 | 吾人所用以讚美天主者,舌也;所用以咒詛人者,亦舌也;然而人固天主之肖像也。 |
10 | 兄弟乎,讚美與咒詛,同出一口,有是理乎? |
11 | 譬彼泉源,甘苦之水,豈能同出一穴? |
12 | 兄弟試思鳳果樹能結橄欖、葡萄樹能結鳳果乎?鹹水之泉,亦不能出甘水矣。 |
13 | 爾中如有聰明睿智之人,宜以高尚之德行,及溫和之精神,彰其智慧。 |
14 | 若爾心中尚存忌刻[14]好勝之意,則勿自誇為智,以欺真理。 |
15 | 此之為智,非自上來,乃出自世俗,血氣與魔鬼耳。 |
16 | 蓋一有忌刻好勝之心,則必啟爭端,而生紛亂,放僻邪侈,無不為已! |
17 | 惟智慧之自上來者,本質純粹,故其為德也,和平雍容,溫柔恭順,富於惻隱,多結善果,而無偏激矯情之弊。 |
18 | 和平之人,寧靜播種,弗助[15]弗忘[16],終必收穫正義之果也。 |
第四章 去人欲 存天理
1 | 爾中一切鬥爭紛擾,果何由而起?非由爾之情慾交戰於內乎? |
2 | 爾貪而不得,乃行兇殺;妒而不獲,乃起爭奪。爾之所以不得者,以爾不求也; |
3 | 求而不得者,以爾求之不以其道,蓋爾所求者,徒為縱情恣慾而已。 |
4 | 嗚呼,爾亦不淑也已!豈不知與世為友,即與天主為仇乎?閹然媚世者,不能取悅於天主矣。 |
5 | 經云:「寓我心中之聖神,愛我情深,不容我別有所戀;」爾以此語為虛發乎? |
6 | 且天主之所以福惠吾人者,亦已厚矣。經云:「天主抑驕福謙,」此之謂也。 |
7 | 是必吾人當心悅誠服而奉事之,毅然擯絕魔鬼,則魔鬼必逡巡[17]而遠逸矣; |
8 | 親近天主,則天主必殷勤相愛矣。吾願作惡者皆洗濯其手,而二三其德者,皆純潔其心也。 |
9 | 吾願爾等皆真心懺悔,痛哭流涕,轉笑為泣,轉喜為憂; |
10 | 在天主明鑒之下,小心翼翼,謙卑自牧,則天主必予爾等以升擢矣。 |
11 | 兄弟之間,切勿互相詆毀。詆毀兄弟,即詆毀律法;評判兄弟,即評判律法。爾若評判律法,即非守法之人,而以司法自居矣。 |
12 | 夫立法司法,但有一位,惟操生殺之權者天主而己。爾何人斯,乃敢評判他人! |
13 | 爾又曰:「今日或明日,我儕將往某城,作一年之勾留,將營商而獲利焉。」 |
14 | 然而明日之事,固非爾所能逆知[18]也。盍一思之,爾之生命,果為何物?人生在世,實如雲煙過眼,瞬息即杳。 |
15 | 爾如曰:「主若願者,我儕當可仍在人間,而致力於其事;」則言之得體矣。 |
16 | 顧爾傲慢成性,至今猶誇誕如初;凡此誇誕,皆屬非善。 |
17 | 人如見善不為,即罪也。 |
第五章 論貧富
1 | 咄咄[19]富人,爾其休矣!災禍將臨爾身,爾盍哀號痛哭乎? |
2 | 爾之財帛朽矣,爾之衣服蝕矣, |
3 | 爾之金銀銹矣。金銀之銹,將為爾罪之鐵證,而成爾體之烙印。哀哉!爾平生所積之寶,適足以為末日積怒耳。 |
4 | 工人為爾收穫莊稼,爾竟欺之,而不予工資。此所欠之工資,亦將為工人鳴冤,且其聲已上達萬軍主宰之耳矣。 |
5 | 爾在世時,飽暖逸樂,窮奢極侈,以奉爾身;不敬天主,縱情恣慾,以快爾志。 |
6 | 爾顛倒黑白,定彼仁者之罪而殘殺之,而仁者固不爾抗也。 |
7 | 凡我兄弟,應安心忍耐以俟主來。夫農夫之望收穫嘉穀,必須弗助[20]弗忘[21],以待秋霖春雨之膏澤也。 |
8 | 爾亦當學農夫之忍耐,堅定爾心。蓋主之來臨不遠矣。 |
9 | 兄弟不可互相怨尤,庶免遭受審判。蓋審判者已及門矣。 |
10 | 諸先知托主名以傳教,忍辱負重,百折不撓,實足為兄弟之楷式。 |
11 | 彼等以暫時忍受,換得永久之福樂,不亦可羨乎?約伯之忍耐,爾曾聞之,且曾見之。而主之如何溫燠[22]其晚境,皆昭昭在爾耳目。主之富於惻怛哀矜[23],於此可見一斑。 |
12 | 兄弟說話時,務宜是是非非;切莫宣誓,既不可指天為誓,又不可指地為誓。總之,勿立任何咒誓,不然,陷於罪矣。 |
13 | 爾中有憂傷者乎?祈禱可也。有歡樂者乎?絃歌可也。 |
14 | 爾中患病者,當邀會中長老,為之祈禱,並因主名為之傅油。 |
15 | 至誠篤信之祈禱,必能起沉回生,而其所犯之罪,亦必蒙赦。 |
16 | 爾等應彼此認罪,互為祈求,俾得全復。善人之祈禱,厥效甚大。 |
17 | 昔伊理藹虔祈勿雨,而其地不見雨者,三年六月。 |
18 | 後復祈求,則天沛然下雨,地亦豐登。彼,人也;我,亦人也;有志者,亦若斯。 |
19 | 兄弟中如有誤入歧途,而爾能循循規勸,使其回頭,則功莫大焉。 |
20 | 當知使一罪人去邪歸正,便是救拔一條靈魂出於死地;爾亦可將功贖罪矣。 |
- ↑ 躋,ㄐㄧ,使登上、升上。
- ↑ 不渝,不變、不改。
- ↑ 詎,豈、何。
- ↑ 先薦之果,先獻之果、初熟之果。
- ↑ 滌瑕蕩穢,洗除瑕玭和污穢。
- ↑ 諦觀,仔細祥察。
- ↑ 矜(ㄐㄧㄣ)孤恤寡,憐恤孤寡之人。
- ↑ 涅(ㄋㄧㄝˋ)而不緇,不被污染。
- ↑ 謗讟(ㄉㄨˊ),詆毀、毀謗。
- ↑ 庶幾,三國及晉時,稱賢人為庶機。
- ↑ 花娘,妓女。
- ↑ 勒,有嚼口的馬絡頭;約束、駕御。
- ↑ 宴然,平安無事的樣子。
- ↑ 忌刻,忌妒刻薄。
- ↑ 助,輔佐、幫忙。弗助,不揠苗助長。
- ↑ 忘,遺棄、捨棄。
- ↑ 逡巡,ㄑㄩㄣ ㄒㄩㄣˊ,退卻。
- ↑ 逆知,預知。
- ↑ 咄咄(ㄉㄨㄛˋ),氣勢逼人。
- ↑ 助,輔佐、幫忙。弗助,不揠苗助長。
- ↑ 忘,遺棄、捨棄。
- ↑ 溫燠(ㄩˋ),暖和。
- ↑ 惻怛(ㄘㄜˋ ㄉㄚˊ)哀矜,憂傷、哀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