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簡介

本堂創立於民國四十五年 (1956年),由美國瑪利諾會會士羅方神父主持。當時承通宵鎮湯長森醫師介紹,以及苑裡地方士紳的邀請,特由通宵撥空到苑裡傳教;首先租賃天下路民房,做為臨時傳教所。在羅神父領導下,蔡謀海、湯明惠等傳道老師,運用社會資源,及社會人士的協助,開始傳道工作,不到半年,慕道者就有一百多人,每天聚會聽道理、學習祈禱等。在當年 (1956) 八月十四日 (聖母升天節前夕) ,首批慕道者受洗,人數達一百多,為教會福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聖神引導及工作人員的努力下,苑裡教會迅速發展,慕道者與日激增,教務日益撗展,羅方神父乃排除萬難,於民國四十七年 (1958年) 選定現址,興建一座中國式四合院的教堂;有聖堂、道理廳、辦公室、會客室,以及神父宿舍和餐廳等。四十八年六月落成啟用,命名為「耶穌聖心堂」,唯建造在路口牌樓仍標示「天主堂」。

本堂自1956年開教至今己有四十六年歷史,期間人事變動良多,茲簡介如下:

歷任神父

  1. 第一任 羅方 神父 (1956 ~ 1979)。
  2. 第二任 石天梯 神父 (1979 ~ 迄今)。

歷任修女

  • 陳珮德 修女
  • 吳樂慧 修女 (現任)
  • 鄭則志 修女。

歷任傳道

  • 蔡謀海、湯明惠、莊丁富、阮明松 (現任)、鍾水彬、鍾嫦娥、張鳳美、謝秀華、溫金葉、陳衍蛙。

歷任傳協會主席

  • 阮明遠、黃金發、陳富吉、阮明松、鄭祈富、阮清助、趙淑芬 (現任)。

現存教友組職與善會

  1. 教友傳教協進會
  2. 聖心歌詠團
  3. 讀經團 (原為基督活力團)
  4. 耶穌聖心祈禱會
  5. 聖母軍
  6. 慕道班
  7. 主日兒童道理班

本堂現狀

近三十年來,由於台灣社會組織轉型,經濟結構改變,本堂出外求學與謀生的教友日漸增多,加上物質享受層面增廣,家庭信仰淡化,教友流失不少,所幸本堂教友傳教協進會的組織,在歷任主席的有效領導下,一直健全穩定的在推動各項活動,更得到修女和傳道的積極協助,本堂的團體行動和表現,在苗栗總鐸區內,稱得上是優良的團隊之一。

茲將本堂的現狀簡介如下:

教友傳教協進會

組織健全,功能顯著,民國七十年代即推動長期自養,目前教友捐款頗有盈餘,可支付聖堂的修繕,修女的住宿補貼、聖誕節教堂內外的燈飾及場景佈置,以及近年主辦總鐸區的大型活動 (如聖召節慶典、基督入主家庭示範活動等)。

聖心歌詠團

創始於民國七十年,初名「聖歌教唱班」,成員二十多位,後因唱出信心,於七十八年改為現名,開始對外發表演唱,並參加總鐸區的堂際聖歌比賽,曾得冠軍榮歸。

讀經團

由阮明遠弟兄發起並帶領,一度與基督活力團合併在每週三晚上召開的「小組會議」,現己不限基督活力兄姊參加為對象了,這是一個靈修分享信仰生活的優秀團體,成員保持在十員左右。另一讀經班為壯年組,成員 8 人,由修女負責。

耶穌聖心祈禱會

每星期四晚上,參加的對象大多為老教友,成員也維持在十名左右,後來修女參與指導後,年輕的教友也有加入者。本會最早起源於教友家庭輪流敬禮耶穌聖心態像時,在家庭中舉行祈禱並讀經,每個月由輪到的家庭主辦聚餐晚餐之後才就地面對耶穌聖心態像舉行祈禱會,目的在藉用本堂主保耶穌聖心增強教友家庭一家大小的信德,敢為耶穌信仰作見證。

聖母軍

二十多年前,本堂原有聖母軍的組織,後因故解散,去年十月才又在陳總鐸和鄭修女的催導下,由黃金發弟兄領軍成立,展開深入基層的傳教工作。

慕道班

早在民國四十五年,羅方神父帶領傳道老師來苑裡傳教時,就有慕道班;第一批受洗的慕道者有劉發源等六人,皆為外省籍人士,於四十五年五月十九日,由羅方神父付洗。至於本地慕道班中,最早受洗者為同年七月十四日受洗的阮鍾銀姊妹 (代母為通宵堂的湯富美姊妹),她係屬於臨終領洗並受傅油聖事者,隔日即蒙主恩召。真正健康的慕道教友接受領洗聖事者為鍾水彬 (聖名若翰) 等一家大小共九人,時間為同年八月十三日。近年來,在修女的指導下,慕道者比往年多一些,領洗者也不少;最近一次在八十九年,有廖秋香等十一位成人領受聖洗。接者次年有 4 位領洗,目前約有 10 位慕道者。

暑期兒童道理班

在七十年代的道理班,真的以道理為主,團康為輔,而對像也僅限於教友家庭的兒童或望教兒童。後來,教友的兒童日漸減少,曾經少到只有十多位,舉辦起來,不夠熱絡,兒裡興趣大減,後經傳教協進會討論,在石神父的認可下,最近十年間,兒童道理班己不再限制為教友的孩子了。除了歡迎非教友的孩子外,更把道理班的名稱改為「夏令營」,授課內容採取多元化的課程,包含了聖經故事、美術、音樂、勞作、書法、英語、游泳、手語、唱遊團康等,每期七天到十天不等,其中一至二天由義工老師帶隊,到戶外作教學活動。成果豐碩,頗得家長和教友肯定。近年來,每個暑期夏令營的兒童人數都保持在五十至八十名之間,使得堂區的義工老師、義工媽媽及國中階段以上的大哥大姊們忙得不亦樂乎。感謝修女金程參與指導,也感激石神父捐助兒童戶外遊玩的費用,更感謝總鐸區陳遠皓總鐸,每年親臨督導並致贈紅包。

朝聖活動

本堂籍著朝聖的活動,維繫教友之間的感情,並增強彼此的信德,每年至少一次。經常去的地方有屏東萬金聖母殿,和新竹關西聖母山朝聖地,此外尚有:宜蘭礁溪聖母山莊、新竹小德蘭堂朝聖地、萬華小德蘭堂朝聖地、淡水法蒂瑪聖母堂朝聖地、嘉義梅山朝聖地等等。

復活節前四旬期的避靜

每年一次,特邀請學有專精的知名神父蒞堂主講;唯恐人數不夠多,怕對主講神父不敬,每年都邀約鄰近堂區教友共襄盛舉;於是大甲、清水、通宵、後龍等海線地區教友,教有藉機交誼的連繫活動。

聖誕節活動

每年都有舉辦聖誕晚會,與聖心幼稚園小朋友的舞蹈表演串連表現,盛況感人,每年都能與社區民眾 (大多為幼稚園學生家長) 同樂、共沐主恩。此外,還有街頭報佳音和到大型綜合醫院慰問病友並贈送禮物、獻唱聖歌。

聖堂清潔工作

由主內四位姊妹主動參加,每週奉獻義工兩小時,數十年如一日,己由媽媽級升為祖母級義工,為天主工作,無怨無悔。

正義廣播電台

FM 88.9 「心靈世界」傳播福音:解說聖經故事以及信仰見證分享。本堂協進會提供經費,目前由阮明遠和趙銘源兩位弟兄主持。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苑裡本堂之外,尚有區內的一座「山腳聖母堂」建造於民國五十年 (1961年),落成時,特請杜寶晉主教蒞臨祝聖,隨行的有羅方、鐘天啟、龐體賢等三位神父,場面熱鬧空前。可惜,三年前教友所剩無幾,聖堂荒廢,房地也變賣了。

(圖片:阮明松;文稿:謝朝枝)

本堂位置

  • 地址: [358] 苗栗縣苑裡鎮世界路12號
  • 電話: (037) 861049
  • 網址: http://www.jesus.tw

新竹教區簡史

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恩准成立新竹教區,同日派任羅馬傳信大學秘書社長杜蒙席寶晉、為新竹教區首任主教,並於是年五月二十一日,聖神降臨節,假聖柏多祿大殿,教宗親自主持祝聖典禮,晉陞杜蒙席為主教,九月十日杜主教就職視事,教友夾道歡迎,相爭一?主教風采,主教座堂萬頭?洞,擠的水泄不通;典禮莊嚴隆重,共同祈禱天主降福新竹教區的傳教事業。

新竹教區包括新竹、桃園和苗栗三縣,由台北總主教區分出;桃園縣傳教工作由藍澤民總主教和義大利及方濟會神父擔任,楊梅區由甘霖主教和四位威海衛教區神父負責;新竹縣青一色的耶穌會神父,由費濟時主教領導;苗栗縣由唐汝琪主教率領瑪利諾會神父和數為國籍神父傳佈福音;杜主教和數為國籍神父坐鎮主教公署,指揮大局,運籌傳教工作大計。

新竹教區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密切合作,掤首抵足,在教區主教領導下共通再接再勵,宣報基督的「喜訊」。各個修女團體投入各種傳教事業,從事各種善舉,獻身與教會,加惠人靈,貢獻至?,新竹教區修女聖召非常旺盛;現在的新竹教區修女聯合會,定期開會、進修、分擔很多教區性的任務。

國籍教區神父也響應杜主教的號召,由海外各國紛紛返國,來新竹教區服務,因各學有專長,史教區各方面蒸蒸日上,曾於一九六八年創下全省神父最多,修女最多和教友最多的紀錄,可惜部分教區神父因志趣不合,轉往其他教區工作,更遺憾的是教區神父聖召缺乏,所以宣導工作是刻不容容緩地首要工作。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宗徒聖伯多祿和聖保祿日,杜主教因健康關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接受杜主教辭呈,可為功成榮退:牧末添為杜主教的助理主教,應命勉為其難,接掌新竹教區:創業惟艱,守成不易,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已能更了解認識教區現況,以期和神父、修女及教友們交談,隨即決定全面訪問教區;神父的親切、熱誠和開放,修女們的關懷、照顧,教友們的歡迎和愛戴實令人難忘;訪問時間長達兩年又七個月之久;很多問題可立即解決,有的問題帶回研究,一定答覆研究結果,也有不少問題沒法解決,無能為力,只好承認我們能力有限,在祈禱中託給天主照顧,隨祂的旨意。

由於深感傳教世業多方面迫切要求教友參與,沒有教友的參與,教會幾乎難以存在和工作,故先後成立新竹、桃園、苗栗和中壢四個「使徒訓練中心」,三年為一期:第一年教授基本道理,第二年聖經,第三年禮儀、梵二大公議會文獻和特殊訓練;這中有計畫的長期訓練在台灣地方教會是一創舉,開訓練教友的先河。梵二大公議會後,教友組織蓬勃發展,新竹教區教友傳教協進會一度群龍無首、陷於鬆散,一九八三年八月任命新指導司鐸,重新改組代表會,兩年多來按期開會,計畫傳教工作逐步實現,肩負起教友傳教的責任,「使徒訓練中心」的另多靠教友傳教協會的支持。其他教友善會組織如基督活力運動、聖母軍、聖神同禱會、光鹽營、薪傳會、教友教職員聯誼會、聖召促進委員會等等、都能認真努力,按成立的宗旨傳佈福音,功效有目共睹。教區內的教會教育工作,社教工作,服務工作、仁愛工作和醫療工作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和認同,功不可沒。

教區工作應做一全面的適應、檢討和全盤計畫:檢討過去,革新現在和策劃未來,藉以能找出一具體可行的計畫,訂出近程、中程和遠程的目標;這項記劃將分五個總鐸區研討,找出具體可行的方法,每個堂區按自己的環境、人力、物力之所及,配合總鐸區和教區的計劃,定時集會研究得失,希望傳佈福音工作按進度實施,也有「績」可察;傳佈福音是天主的工作,我們應尋求天主的旨意,故應熱切祈禱,求賜聖神光照我們,使我們認清天主的旨意並按天主的旨意行事。

過去,天主賜福新竹教區,於一九六八年、教友增至六萬三千五百三十六位,常住神父堂區八十三處,分堂一百零四所,可謂新竹教區黃金時代;是年領洗三千四百十一位,望叫三千四百零三位;至一九七0年代,社會結構的變遷,家庭型態改變,人口集中於大城和工業區,教友逐漸遷出,每年有減無增,至一九八五年,教友統計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五名,比一九六八年減少了三千多位,遷出約一千五百餘名,死亡約三百餘名,此兩年相比,實令人欷噓,感慨萬千。

轉載自 天主教新竹教區

天主教簡介‧歷史沿革

「天主教」中文名稱,是明末來我國宣佈福音的傳教士所擬定。它原來的名稱是「基督宗教」,是指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後因時代的變遷,出現信仰態度不同的基督宗教-東正教、基督教的各教派,統稱為「基督徒」。

天主教乃建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耶穌基督的行實,則記載於新約聖經的四部福音裡。他最初僅在猶太人中宣講天國福音,教導世人敬天愛人,走真理的道路而進入永生。耶穌升天後,他所揀選的以伯鐸為首的使徒,立刻展開傳教工作,從猶太到小亞細亞,傳到當時的羅馬帝國各地,並在各地建立教會,而使福音傳佈到普世人類。

由於基督徒的一神信仰,和宣揚的平等、博愛,為當時的統治者羅馬帝國所不容,屢遭種種迫害,無數殉道者以鮮血和生命,為基督信仰作證。公元三一三年西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天主教。次年與東羅馬皇帝聯合頒佈「米蘭詔書」,准許信仰自由,迫害才告終止。君士坦丁大帝統一了東、西羅馬,使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是為羅馬帝國政教合一的開始。因此天主教的信仰隨著帝國的聲威,而廣佈各地。西方的正義、平等、博愛、自由、和平、人權等倫理價值,無一不是源於天主教信仰。

一O五四年,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脫離羅馬教宗,成立東正教。一五二一年馬丁路得脫離天主教,成立新教,之後又有其他與天主教分離的教派產生(我國通稱基督教)。東正教除了不承認羅馬教宗的首席權外,信仰上與天主教並無根本的差別。基督教各教派對教宗的首席權有異議外,在教義和禮儀上,也有某些差異。

不過,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信仰對象,都是耶穌基督,由於教義上的差別和信仰態度不同而分開,但並不影響耶穌基督為全人類救主的宣告。

天主教自伯鐸受命領導教會,為首任教宗,代代相傳,從未間斷。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是第二百六十六任教宗,為全世界近十億天主教友的領袖,並廣受全球人們的敬愛和尊重。

(主教團聖經委員會秘書室 供稿)轉載自 天主教會台灣主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