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edit summary
No edit summary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by the same user not shown)
Line 1: Line 1:
{{header
| title    = [[New Testament|新經全集]]/[[Hebrews|聖葆樂致希伯來人書]]
| section  = [[Hebrews/11|第十一章]]
| author  =
| previous = [[Hebrews/10|第十章]]
| next    = [[Hebrews/12|第十二章]]
| notes    =
}}
__NOTOC__ __NOEDITSECTION__
== 第十一章 信德論 ==
== 第十一章 信德論 ==
{{chapter|11}}
{{chapter|11}}
Line 13: Line 23:
|-
|-
|{{verse|chapter=11|verse=4}}
|{{verse|chapter=11|verse=4}}
|昔<u>亞伯</u>具有信德,故其所獻於<b>天主</b>之犧牲,遠勝乎<u>加因</u>之所獻也。彼因是而得稱義,即<b>天主</b>亦嘉納其禮焉。厥後其身雖死,其言不朽者,亦信德之力也。
|昔{{專名|亞伯}}具有信德,故其所獻於<b>天主</b>之犧牲,遠勝乎{{專名|加因}}之所獻也。彼因是而得稱義,即<b>天主</b>亦嘉納其禮焉。厥後其身雖死,其言不朽者,亦信德之力也。{{註|一}}
|-
|-
|{{verse|chapter=11|verse=5}}
|{{verse|chapter=11|verse=5}}
|<u>伊諾</u>被攝昇天,未嘗見死,蓋「<b>天主</b>攝之,人間無得而再遇,」是亦信德之效也。何則,彼於被攝之前,固已得見悅於<b>天主</b>之明證。
|{{專名|伊諾}}被攝昇天,未嘗見死,蓋「<b>天主</b>攝之,人間無得而再遇,」是亦信德之效也。何則?彼於被攝之前,固已得見悅於<b>天主</b>之明證。{{註|二}}
|-
|-
|{{verse|chapter=11|verse=6}}
|{{verse|chapter=11|verse=6}}
|苟無信德,安能取悅?蓋人之親近<b>天主</b>,必先篤信實有<b>天主</b>,與夫<b>天主</b>之有求必應也。
|苟無信德,安能取悅。蓋人之親近<b>天主</b>,必先篤信實有<b>天主</b>,與夫<b>天主</b>之有求必應也。
|-
|-
|{{verse|chapter=11|verse=7}}
|{{verse|chapter=11|verse=7}}
|<u>諾厄</u>既承示未形之事,心懷惕若<ref>惕若:夕惕若厲,戒慎恐懼,如處危地。</ref>,乃豫備方舟,以濟其家。彼之為此,實憑信德;且彼之信德,即所以證世之罪,而自躋於因信成義之域耳。
|{{專名|諾厄}}既承示未形之事,心懷惕若,乃豫備方舟,以濟其家。彼之為此,實憑信德;且彼之信德,即所以證世之罪,而自躋於因信成義之域耳。{{註|三}}
|-
|-
|{{verse|chapter=11|verse=8}}
|{{verse|chapter=11|verse=8}}
|<u>亞伯漢</u>亦憑信德,心從<b>天主</b>之命,不惜離鄉背井,以覓承許為嗣業之地。方其就道,固茫然不知己之奚適也。
|{{專名|亞伯漢}}亦憑信德,心從<b>天主</b>之命,不惜離鄉背井,以覓承許為嗣業之地。方其就道,固茫然不知己之奚適也。
|-
|-
|{{verse|chapter=11|verse=9}}
|{{verse|chapter=11|verse=9}}
|復憑信德,而羇旅<ref>羇(<font size="-1">ㄐㄧ</font>)旅,寄身外鄉作客。</ref>於承許之地,與共承恩諾之<u>依灑格</u><u>雅各伯</u>同寓棚帳之中;
|復憑信德,而羇旅<ref>羇{{注音|ㄐㄧ}}旅:寄身外鄉作客。</ref>於承許之地,與共承恩諾之{{專名|依灑格}}{{專名|雅各伯}}同寓棚帳之中;{{註|四}}
|-
|-
|{{verse|chapter=11|verse=10}}
|{{verse|chapter=11|verse=10}}
Line 34: Line 44:
|-
|-
|{{verse|chapter=11|verse=11}}
|{{verse|chapter=11|verse=11}}
|厥婦<u>灑蕾</u>,亦憑信德,以一不育之身,重以耄耋<ref>耄(<font size="-1">ㄇㄠˋ</font>),八、九十歲;耋(<font size="-1">ㄉㄧㄝˊ</font>),七十歲:指年紀很大的人。</ref>之年,竟能懷妊誕育;蓋彼固信<b>天主</b>之無虛諾也。
|厥婦{{專名|灑蕾}},亦憑信德,以一不育之身,重以耄耋<ref>耄{{注音|ㄇㄠˋ}}:年紀約八、九十歲。耋{{注音|ㄉㄧㄝˊ}}: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ref>之年,竟能懷妊誕育;蓋彼固信<b>天主</b>之無虛諾也。{{註|五}}
|-
|-
|{{verse|chapter=11|verse=12}}
|{{verse|chapter=11|verse=12}}
|因此之故,以一衰邁瀕死之人,其所出子孫,如天上之星,海濱之沙,有不可勝數者焉。
|因此之故,以一衰邁瀕死之人,其所出子孫,如天上之星,海濱之沙,有不可勝數者焉。{{註|六}}
|-
|-
|{{verse|chapter=11|verse=13}}
|{{verse|chapter=11|verse=13}}
|此數人者,皆懷抱信德而死,生前未見恩諾之通盤實現,惟高瞻遠矚,延頸舉踵,企而迎之<ref>「延頸舉踵」和「企」的意思都是「伸長脖子,踮起腳跟」,表示盼望之切。</ref>。同時復自認人生在世,猶如羇旅他鄉,暫作過客而已。
|此數人者,皆懷抱信德而死,生前未見恩諾之通盤實現,惟高瞻遠矚,延頸舉踵<ref>延頸舉踵: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殷切盼望的樣子。</ref>,企<ref>企:踮著腳尖,把腳後跟提起來;盼望。</ref>而迎之。同時復自認人生在世,猶如羇旅他鄉,暫作過客而已。
|-
|-
|{{verse|chapter=11|verse=14}}
|{{verse|chapter=11|verse=14}}
Line 52: Line 62:
|-
|-
|{{verse|chapter=11|verse=17}}
|{{verse|chapter=11|verse=17}}
|且當<u>亞伯漢</u>之見試也,毅然以<u>依灑格</u>為獻,夫彼乃承受恩諾之人也;
|且當{{專名|亞伯漢}}之見試也,毅然以{{專名|依灑格}}為獻,夫彼乃承受恩諾之人也;{{註|七}}
|-
|-
|{{verse|chapter=11|verse=18}}
|{{verse|chapter=11|verse=18}}
|<b>天主</b>曾謂之曰:「<u>依灑格</u>當為爾後裔之根。」
|<b>天主</b>曾謂之曰:「{{專名|依灑格}}當為爾後裔之根。」{{註|八}}
|-
|-
|{{verse|chapter=11|verse=19}}
|{{verse|chapter=11|verse=19}}
|至此竟肯慨然奉獻其唯一嫡子者,亦信德之力也。蓋彼認<b>天主</b>為全能,即令起死回生,亦意中事;故得收回<u>依灑格</u>,而為後事之前影焉。
|至此竟肯慨然奉獻其唯一嫡子者,亦信德之力也。蓋彼認<b>天主</b>為全能,即令起死回生,亦意中事;故得收回{{專名|依灑格}},而為後事之前影焉。
|-
|-
|{{verse|chapter=11|verse=20}}
|{{verse|chapter=11|verse=20}}
|<u>依灑格</u>亦憑信德,於未形諸事之上,為<u>雅各伯</u><u>伊梢</u>祝嘏<ref>祝嘏,嘏(<font size="-1">ㄍㄨˇ</font>),祭文。祝福、祝壽。</ref>。
|{{專名|依灑格}}亦憑信德,於未形諸事之上,為{{專名|雅各伯}}{{專名|伊梢}}祝嘏<ref>祝嘏{{注音|ㄍㄨˇ}}:祝禱。</ref>。{{註|九}}
|-
|-
|{{verse|chapter=11|verse=21}}
|{{verse|chapter=11|verse=21}}
|<u>雅各伯</u>臨終時,亦憑信德,為<u>若瑟</u>二子,各別降福,且俯伏床頭而頂禮焉。
|{{專名|雅各伯}}臨終時,亦憑信德,為{{專名|若瑟}}二子,各別降福,且俯伏牀頭而頂禮焉。{{註|十}}
|-
|-
|{{verse|chapter=11|verse=22}}
|{{verse|chapter=11|verse=22}}
|<u>若瑟</u>臨終時,亦憑信德,而豫言<u>義塞</u>子孫之必得脫於<u>埃及</u>,並為己之骸骨,預留遺命。
|{{專名|若瑟}}臨終時,亦憑信德,而豫言{{專名|義塞}}子孫之必得脫於{{專名|埃及}},並為己之骸骨,預留遺命。{{註|十一}}
|-
|-
|{{verse|chapter=11|verse=23}}
|{{verse|chapter=11|verse=23}}
|<u>摩西</u>初生,父母見其俊秀,乃不顧君王禁令,而匿之三月,是亦憑信德也。
|{{專名|摩西}}初生,父母見其俊秀,乃不顧君王禁令,而匿之三月,是亦憑信德也。{{註|十二}}
|-
|-
|{{verse|chapter=11|verse=24}}
|{{verse|chapter=11|verse=24}}
|及<u>摩西</u>長成,憑信德,而毅然拒絕<u>法老</u>外孫之名稱;
|及{{專名|摩西}}長成,憑信德,而毅然拒絕{{專名|法老}}外孫之名稱;
|-
|-
|{{verse|chapter=11|verse=25}}
|{{verse|chapter=11|verse=25}}
Line 79: Line 89:
|-
|-
|{{verse|chapter=11|verse=26}}
|{{verse|chapter=11|verse=26}}
|在<u>摩西</u>之心目中,<b>基督</b>之垢辱,實富於<u>埃及</u>之寶庫也。何則?其所見者大,其所望者遠也。
|在{{專名|摩西}}之心目中,<b>基督</b>之垢辱,實富於{{專名|埃及}}之寶庫也。何則?其所見者大,其所望者遠也。{{註|十三}}
|-
|-
|{{verse|chapter=11|verse=27}}
|{{verse|chapter=11|verse=27}}
|厥後又憑信德,不恤君王之震怒,而逃出<u>埃及</u>。蓋其心目中常有形而上之<b>天主</b>,故能百折不撓,磨而不磷<ref>磨而不磷,受折磨但沒有被磨薄。</ref>也。
|厥後又憑信德,不恤君王之震怒,而逃出{{專名|埃及}}。蓋其心目中常有形而上之<b>天主</b>,故能百折不撓,磨而不磷<ref>磷:磨薄。磨而不磷指物體極為堅硬,磨都磨不薄;比喻為人處事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志。</ref>也。{{註|十四}}
|-
|-
|{{verse|chapter=11|verse=28}}
|{{verse|chapter=11|verse=28}}
|復憑信德,而遵守免難節舉行灑血之禮,以免消滅冢息<ref>冢(<font size="-1">ㄓㄨㄥˇ</font>)息,長子、子息;後代。</ref>者之臨<u>義塞</u>
|復憑信德,而遵守免難節舉行灑血之禮,以免消滅冢息<ref>冢{{注音|ㄓㄨㄥˇ}}息:嫡長子。</ref>者之臨{{專名|義塞}}{{註|十五}}
|-
|-
|{{verse|chapter=11|verse=29}}
|{{verse|chapter=11|verse=29}}
|憑信德,眾越紅海,如踐平地;<u>埃及</u>人欲踵之,而溺焉。
|憑信德,眾越紅海,如踐平地;{{專名|埃及}}人欲踵之,而溺焉。{{註|十六}}
|-
|-
|{{verse|chapter=11|verse=30}}
|{{verse|chapter=11|verse=30}}
|憑信德,<u>日里閣</u>之城垣,被圍七日,乃頹然傾圮矣。
|憑信德,{{專名|日里閣}}之城垣,被圍七日,乃頹然傾圮矣。{{註|十七}}
|-
|-
|{{verse|chapter=11|verse=31}}
|{{verse|chapter=11|verse=31}}
|憑信德,花娘<u>拉哈</u>款待間牒,終得不與悖逆之徒同歸於盡。
|憑信德,花娘<ref>花娘:妓女。</ref>{{專名|拉哈}}欵待間牒,終得不與悖逆之徒同歸於盡。{{註|十八}}
|-
|-
|{{verse|chapter=11|verse=32}}
|{{verse|chapter=11|verse=32}}
|雖然,吾亦何用多說?夫<u>基甸</u><u>巴拉</u><u>桑生</u><u>耶弗德</u><u>大維</u><u>撒母耳</u>以及眾先知之事,實不勝縷述也。
|雖然,吾亦何用多說。若夫{{專名|基甸}}{{專名|巴拉}}{{專名|桑生}}{{專名|耶弗德}}{{專名|大維}}{{專名|撒母耳}}以及眾先知之事,實不勝縷述也。{{註|十九}}
|-
|-
|{{verse|chapter=11|verse=33}}
|{{verse|chapter=11|verse=33}}
Line 106: Line 116:
|-
|-
|{{verse|chapter=11|verse=35}}
|{{verse|chapter=11|verse=35}}
|再如婦人之子,死而復生,重得團欒<ref>團欒(<font size="-1">ㄌㄨㄢˊ</font>),團聚。</ref>;亦有人備受苦刑,不求苟生,俾獲美滿之復活;
|再如婦人之子,死而復生,重得團欒<ref>團{{注音|ㄊㄨㄢˊ}}欒{{注音|ㄌㄨㄢˊ}}:團聚。</ref>;亦有人備受苦刑,不求苟生,俾獲美滿之復活;
|-
|-
|{{verse|chapter=11|verse=36}}
|{{verse|chapter=11|verse=36}}
Line 112: Line 122:
|-
|-
|{{verse|chapter=11|verse=37}}
|{{verse|chapter=11|verse=37}}
|或石擊鋸解,或百般見誘,或死於刀下,或身披綿羊、山羊之皮,栖遑<ref>栖(<font size="-1">ㄑㄧ</font>)遑:栖與遑這兩個字的意思都是不安、心神不定。</ref>外土,造次顛沛<ref>造次,倉促、緊迫;顛沛,偃仆、傾倒。合起來是:倉促不安定的時候。</ref>,艱苦備嘗;
|或石擊鋸解,或百般見誘,或死於刀下,或身披綿羊、山羊之皮,栖遑<ref>栖{{注音|ㄒㄧ}}:不安的樣子。遑{{注音|ㄏㄨㄤˊ}}:急迫、匆忙不安。</ref>外土,造次顛沛,艱苦備嘗;
|-
|-
|{{verse|chapter=11|verse=38}}
|{{verse|chapter=11|verse=38}}
Line 125: Line 135:




=== 附註 ===
{|class="remark"
|-
!{{註|一}}
|見{{書名|創世紀}}第四章第四節。
|-
!{{註|二}}
|見{{書名|創世紀}}第五章第二十四節。
|-
!{{註|三}}
|見{{書名|創世紀}}第六章第八節至第二十二節。
|-
!{{註|四}}
|見{{書名|創世紀}}第二十三章第四節、第二十六章第三節、第三十五章第十二節。
|-
!{{註|五}}
|見{{書名|創世紀}}第十七章第十九節、及第二十一章第二節。
|-
!{{註|六}}
|見{{書名|創世紀}}第二十二章第十七節。
|-
!{{註|七}}
|見{{書名|創世紀}}第二十二章第一節至第十四節。
|-
!{{註|八}}
|見{{書名|創世紀}}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節。
|-
!{{註|九}}
|見{{書名|創世紀}}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節。
|-
!{{註|十}}
|見{{書名|創世紀}}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一節、第四十八章第十五節、「俯伏牀頭」有譯為「倚着杖頭」。
|-
!{{註|十一}}
|見{{書名|創世紀}}第五十章第二十四節。
|-
!{{註|十二}}
|見{{書名|出谷紀}}第二章第二節。
|-
!{{註|十三}}
|見{{書名|出谷紀}}第二章第十一節、「其所見者大、所望者遠。」直譯為「他所注視者、為後日之賞報也。」
|-
!{{註|十四}}
|見{{書名|出谷紀}}第二章第十五節。
|-
!{{註|十五}}
|見{{書名|出谷紀}}第二十二章第十二節。
|-
!{{註|十六}}
|見{{書名|出谷紀}}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節及二十七節。
|-
!{{註|十七}}
|見先知{{書名|若西雅書}}第六章第二十節。
|-
!{{註|十八}}
|見先知{{書名|若西雅書}}第二章第十一節、及第六章第十七節。
|-
!{{註|十九}}
|此節至第四十節所述史事、見{{書名|撒母耳書}}與{{書名|列王傳}}。
|}
== 注釋 ==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Latest revision as of 01:49, 4 February 2009

第十章 新經全集聖葆樂致希伯來人書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一章 信德論

1 信德者,乃所望諸事之確保,而未見諸事之心證也。
2 古之人有因斯而見稱者焉。
3 吾人之了悟宇宙為天主命名之所締造,而有形出於無形者,憑信德也。
4 亞伯具有信德,故其所獻於天主之犧牲,遠勝乎加因之所獻也。彼因是而得稱義,即天主亦嘉納其禮焉。厥後其身雖死,其言不朽者,亦信德之力也。【註一】
5 伊諾被攝昇天,未嘗見死,蓋「天主攝之,人間無得而再遇,」是亦信德之效也。何則?彼於被攝之前,固已得見悅於天主之明證。【註二】
6 苟無信德,安能取悅。蓋人之親近天主,必先篤信實有天主,與夫天主之有求必應也。
7 諾厄既承示未形之事,心懷惕若,乃豫備方舟,以濟其家。彼之為此,實憑信德;且彼之信德,即所以證世之罪,而自躋於因信成義之域耳。【註三】
8 亞伯漢亦憑信德,心從天主之命,不惜離鄉背井,以覓承許為嗣業之地。方其就道,固茫然不知己之奚適也。
9 復憑信德,而羇旅[1]於承許之地,與共承恩諾之依灑格雅各伯同寓棚帳之中;【註四】
10 蓋彼所企望者,乃一具有根基之城府,天主所營,天主所築也。
11 厥婦灑蕾,亦憑信德,以一不育之身,重以耄耋[2]之年,竟能懷妊誕育;蓋彼固信天主之無虛諾也。【註五】
12 因此之故,以一衰邁瀕死之人,其所出子孫,如天上之星,海濱之沙,有不可勝數者焉。【註六】
13 此數人者,皆懷抱信德而死,生前未見恩諾之通盤實現,惟高瞻遠矚,延頸舉踵[3],企[4]而迎之。同時復自認人生在世,猶如羇旅他鄉,暫作過客而已。
14 作是語者,明示若輩之家園,實另有所在也。
15 若云懷其本鄉,則儘有歸返之機緣。
16 然若輩之所懷者,實有愈於本鄉,則天國是已。是故天主亦不以稱若輩之天主為恥,且早已為之備一聖邑矣。
17 且當亞伯漢之見試也,毅然以依灑格為獻,夫彼乃承受恩諾之人也;【註七】
18 天主曾謂之曰:「依灑格當為爾後裔之根。」【註八】
19 至此竟肯慨然奉獻其唯一嫡子者,亦信德之力也。蓋彼認天主為全能,即令起死回生,亦意中事;故得收回依灑格,而為後事之前影焉。
20 依灑格亦憑信德,於未形諸事之上,為雅各伯伊梢祝嘏[5]【註九】
21 雅各伯臨終時,亦憑信德,為若瑟二子,各別降福,且俯伏牀頭而頂禮焉。【註十】
22 若瑟臨終時,亦憑信德,而豫言義塞子孫之必得脫於埃及,並為己之骸骨,預留遺命。【註十一】
23 摩西初生,父母見其俊秀,乃不顧君王禁令,而匿之三月,是亦憑信德也。【註十二】
24 摩西長成,憑信德,而毅然拒絕法老外孫之名稱;
25 寧願與天主之民同受困苦,不願於須臾之間與罪人同享逸樂。
26 摩西之心目中,基督之垢辱,實富於埃及之寶庫也。何則?其所見者大,其所望者遠也。【註十三】
27 厥後又憑信德,不恤君王之震怒,而逃出埃及。蓋其心目中常有形而上之天主,故能百折不撓,磨而不磷[6]也。【註十四】
28 復憑信德,而遵守免難節舉行灑血之禮,以免消滅冢息[7]者之臨義塞【註十五】
29 憑信德,眾越紅海,如踐平地;埃及人欲踵之,而溺焉。【註十六】
30 憑信德,日里閣之城垣,被圍七日,乃頹然傾圮矣。【註十七】
31 憑信德,花娘[8]拉哈欵待間牒,終得不與悖逆之徒同歸於盡。【註十八】
32 雖然,吾亦何用多說。若夫基甸巴拉桑生耶弗德大維撒母耳以及眾先知之事,實不勝縷述也。【註十九】
33 總之,彼等之征服敵國,發揚公義,獲賜恩諾,箝制獅口,
34 撲滅燎原,脫免刀兵,轉弱為強,奮勇作戰,所向披靡,無一而不憑信德也。
35 再如婦人之子,死而復生,重得團欒[9];亦有人備受苦刑,不求苟生,俾獲美滿之復活;
36 更有人忍受戲弄鞭撻,桎梏縲絏,種種磨煉,
37 或石擊鋸解,或百般見誘,或死於刀下,或身披綿羊、山羊之皮,栖遑[10]外土,造次顛沛,艱苦備嘗;
38 斯輩不見容於世,乃穴居野處,遁跡山林,
39 凡此何一非因信德而見稱者乎?顧其未獲所許者何也?
40 天主夙為吾人備有更微妙之事,而古人之成全,實有待乎吾人者焉。


附註

【註一】 創世紀第四章第四節。
【註二】 創世紀第五章第二十四節。
【註三】 創世紀第六章第八節至第二十二節。
【註四】 創世紀第二十三章第四節、第二十六章第三節、第三十五章第十二節。
【註五】 創世紀第十七章第十九節、及第二十一章第二節。
【註六】 創世紀第二十二章第十七節。
【註七】 創世紀第二十二章第一節至第十四節。
【註八】 創世紀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節。
【註九】 創世紀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節。
【註十】 創世紀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一節、第四十八章第十五節、「俯伏牀頭」有譯為「倚着杖頭」。
【註十一】 創世紀第五十章第二十四節。
【註十二】 出谷紀第二章第二節。
【註十三】 出谷紀第二章第十一節、「其所見者大、所望者遠。」直譯為「他所注視者、為後日之賞報也。」
【註十四】 出谷紀第二章第十五節。
【註十五】 出谷紀第二十二章第十二節。
【註十六】 出谷紀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節及二十七節。
【註十七】 見先知若西雅書第六章第二十節。
【註十八】 見先知若西雅書第二章第十一節、及第六章第十七節。
【註十九】 此節至第四十節所述史事、見撒母耳書列王傳


注釋

  1. ㄐㄧ旅:寄身外鄉作客。
  2. ㄇㄠˋ:年紀約八、九十歲。耋ㄉㄧㄝˊ: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
  3. 延頸舉踵: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殷切盼望的樣子。
  4. 企:踮著腳尖,把腳後跟提起來;盼望。
  5. 祝嘏ㄍㄨˇ:祝禱。
  6. 磷:磨薄。磨而不磷指物體極為堅硬,磨都磨不薄;比喻為人處事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志。
  7. ㄓㄨㄥˇ息:嫡長子。
  8. 花娘:妓女。
  9. ㄊㄨㄢˊㄌㄨㄢˊ:團聚。
  10. ㄒㄧ:不安的樣子。遑ㄏㄨㄤˊ:急迫、匆忙不安。